电话:
邮箱:
QQ:http://www.dafo666.vip
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大清帝国的宿敌——准噶尔汗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天花疫情,导致准噶尔军队的非战斗减员情况相当严重,几乎有四成的准噶尔军人死于天花,连军队本身也未能幸免。与此同时,准噶尔汗国的大汗达瓦齐与当时汗国内部的强力人物、准噶尔最具威望的将领阿睦尔撒纳发生了激烈的内讧。最终,尽管达瓦齐凭借雄厚的军力略占上风,但双方的战争使得他精疲力尽。战败的阿睦尔撒纳选择投降大清帝国,乾隆帝接纳了他,并破格册封其为亲王。这在当时非常不同寻常,因为像朝鲜和越南的君主,也不过是郡王身份。
面对准噶尔汗国内部的混乱局势,乾隆决心发起致命一击,彻底消灭这个长期威胁大清帝国的敌人。当年,在“带路党”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,乾隆帝调动了4万清军,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准噶尔汗国发起了合围攻势。清军势如破竹,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,成功攻占了准噶尔汗国的都城——伊犁,并成功活捉了达瓦齐。为了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,乾隆在北京的午门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。这次战斗不仅完成了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未竟的心愿,也标志着清军与准噶尔汗国斗争了70年的历史终结,天山以北的广袤疆域被彻底纳入大清版图。
清军在新疆的军事胜利,使乾隆帝对局势变得过于乐观。此时,天山以南的广大领土由和卓家族统治。虽然和卓家族曾是准噶尔汗国的臣属,但乾隆认为准噶尔汗国灭亡后,天山南北的权力自然归于大清帝国,和卓家族势力微弱,根本不足为虑。因此,他自信地认为,清帝国可以轻松地掌控这片土地,并决定将其纳入大清版图。然而,正是这一决策,悄然开启了新疆百年乱局的“潘多拉盒子”。
回溯到康熙年间,准噶尔汗国的汗主策妄阿拉布坦,长期与和卓家族发生冲突,屡次平定和卓家族的叛乱。最终,策妄阿拉布坦采取了极端手段,率军攻占喀什噶尔等地,将和卓家族的核心成员全部软禁在伊犁,彻底铲除了这一祸根。此后,天山南部地区长时间保持平静。经过多年囚禁,和卓家族的“话事人”玛罕穆特去世,只留下两个儿子——波罗尼都(大和卓)和霍集占(小和卓)。如果没有意外,这两个和卓家族的后代或许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。
然而,时至乾隆二十年,清军攻占伊犁时,在城中发现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。清军将领将这一消息上报给了乾隆帝,请示如何处置这对“活宝”。当时,乾隆帝因清军在四个月内摧毁了准噶尔汗国而显得过于自信,他决定释放这两名和卓兄弟,并让他们返回南疆招抚各地,稳住天山南部的局势。按照常理,乾隆认为,大小和卓应该感恩戴德,毕竟他们曾亲眼目睹清军的强大实力,按理说,不论如何都该支持大清的统治。然而,事与愿违,大小和卓兄弟不仅没有感激,反而在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契机下反叛大清帝国,并成功占领了喀什噶尔、叶尔羌等地,甚至在战斗中杀死了清军的悍将阿敏道。乾隆帝得知消息后悔恨不已,誓言一定要将这对兄弟彻底铲除。
经过数年的战斗,清军终于平定了阿睦尔撒纳叛乱,重返北疆,并越过天山与大小和卓的叛军展开激战。历经四年的激烈冲突,直到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,叛乱才最终被平定,天山南北的完整控制才得以实现。然而,在这场平叛战争中,清军仍然疏忽了一个细节:大小和卓家族虽被彻底肃清,但大和卓的一个小妾却在流亡期间在珲都斯(今阿富汗昆都士)生下了一个男婴,这个婴儿名为萨木萨克。萨木萨克自幼贫困潦倒,对大清帝国充满仇恨。
萨木萨克在长大后生下了玉素普、张格尔和巴布顶三子。1820年,张格尔在英国与浩罕国的支持下,发动了南疆叛乱,占领了南疆长达七年之久,直到大清帝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才平定了这场张格尔之乱。其后,玉素普和巴布顶也相继发起叛乱,使得大清帝国在南疆的统治变得更加困难。特别是玉素普的叛乱,迫使清朝与浩罕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。紧接着,七和卓之乱和倭里罕之乱相继爆发,给大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
这些接踵而至的叛乱,极大地消耗了清朝在新疆的军事力量,也使得大清的财政状况日益危机。而且,直到后来的阿古柏之乱,阿古柏最初打着和卓家族的旗号,最终导致了新疆的一次全面沦陷。回顾历史,乾隆帝当年的疏忽,不仅导致了和卓家族的复兴,还开启了新疆长达百年的动荡局面,令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深刻教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